雪顿节后话雪顿:传统节日的滋味如何寻?

我们为什么要过节?为什么要年复一年的纪念特定一天的到来?也许是因为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寄托着一个人群的普遍情怀。

哲蚌寺展佛

图为哲蚌寺展佛。摄影:李元梅

某种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类似大浪淘沙,是一种扬弃的过程。有的节日几近湮灭,有的则在岁月洗礼中嬗变,因未加选择地吸收了一些不同因素后变得光怪陆离,比如过度注重物质形式,以及商业化的过度侵蚀,这些无疑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和民俗精神是一种挑战。但也有一些节日,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保留着悠久传统的精神内涵的同时,在时代的洗礼中创新、发展。可见,物质形式是表面的,精神内核才是传统节日的灵魂。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9月,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佳节--中秋节。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直至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历史悠久的节日延续至今,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要如何过出传统节日的滋味?

也许,我们可以从刚过去不久的拉萨雪顿节窥见一点经验。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雪域高原逐渐呈现出夏日光景,一个充满高原夏日风情的节日--雪顿节也如期而至。不了解藏族文化的人,可能对雪顿节还很陌生。藏语“雪顿”中“雪”为酸奶,“顿”是宴会,雪顿节按藏语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

藏族人为何要过雪顿节?据说,很早以前,西藏僧人就有“夏日安居”的例规,从藏历六月十五日到七月三十日,僧人们要待在寺院或洞窟内闭关静修,以免外出伤害到幼虫雏鸟。每逢这个时节,老百姓们纷纷带上新鲜洁白的酸奶,去慰问和奉献给坐夏的僧人,表示谢忱。附近的一些歌舞团体和藏戏班子,也去给他们表演歌舞和藏戏,这就是雪顿节最早形成的原因。

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将藏历六月三十日定为一年一度的雪顿节。历经300多年,雪顿节逐渐发展成为集佛事活动、文艺汇演和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盛会。时代更替并没有削弱雪顿节的文化内涵,当你置身其中,浓郁的节日滋味依然可以在这里寻到。

深度体验节日文化内核--观佛颜、赏藏戏

雪顿节期间的罗布林卡藏戏展演

图为雪顿节期间的罗布林卡藏戏展演。摄影:李元梅

节日的第一个传统项目,是在哲蚌寺西侧的陡坡上展挂彩缎释迦牟尼(或强巴佛)巨像。凌晨两三点,整个拉萨便躁动起来了,成千上万的男女信徒和来自内地及国外的游客,潮水般地涌上了拉萨西郊哲蚌寺的山坡,云集在展佛岩下,引颈盼望着……

曙色迷朦中,近百个年轻力壮的僧人,抬着卷成“长龙”的缎制佛像,走出哲蚌寺的寺区,走过谷底,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飞快地朝山坡顶上而去。卷成“长龙”的佛像,被抬上高高的岩顶,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喇嘛,煨桑诵经、顶礼迎接。四位喇嘛乐师,在山岩之巅,高举金光闪闪的唢呐,对着东方的霞光,吹颂出热烈而悠扬的乐曲。

在深沉洪亮的诵经声和唢呐的鸣奏声中,佛像缓缓展落,释迦牟尼(或强巴佛)慈祥的容颜逐渐展现。这是一幅大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彩缎巨像,整整覆盖了十几层楼高的一面陡坡。当佛容展现出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信徒香客都匍匐在地,连连磕头膜拜,煨烧神烟,扬撒糌粑,敬献哈达,祈祷的声音像海涛起伏,每个人都被佛的崇高和伟大而强烈地震撼了。

在哲蚌寺展佛的同时,拉萨北郊的色拉寺,也有吸引信徒香客的拿手好戏,就是噶玛厦巫师的降神宣谕和噶玛厦百姓的跳神表演。神舞轻松活泼,滑稽可笑,一个个大呼小叫,又蹦又跳,像风一样呼啸,像车轮一样旋转。观众看得入了迷,笑得前仰后合。

雪顿节期间的宗角禄康藏戏展演

图为雪顿节期间的宗角禄康藏戏展演。摄影:李元梅

藏历七月初一,雪顿节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藏戏展演。“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从公元8世纪的岁月长河中走来,八大传统藏戏的经典剧目,如《朗萨雯蚌》、《卓娃桑姆》、《文成公主》、《曲杰诺桑》等依然在节日里上演,唱腔铿锵悠扬,身段奔放舒展。驻足欣赏的观众,无论老幼,都可以从中获得精神的享受。雪顿节看藏戏的好去处有三个--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以及藏戏艺术中心,连续数日,藏戏队伍每天不停歇地从上午11点一直唱到暮色降临。

沉醉高原夏日时光--过林卡、吃酸奶

雪顿节过林卡

图为雪顿节过林卡。摄影:李元梅

雪顿节期间,拉萨大大小小的园林,绿得像一块块翡翠,过林卡的活动也被推向了高潮。拉萨市民和郊区农牧民们穿上节日盛装,带着酸奶、酥油茶、牦牛肉及各色美食,进入园林游乐宴饮。在那绿色的世界里,人们尽情歌舞、游戏、体育竞技……藏族人认为,人生短暂,又充满了生离死别的无奈,美好的夏日难得,不欢乐几场枉做一世人。五彩缤纷的帷幕,布满绿宝石一般的园林,把社会上、生活上的苦恼和不快隔离在外,排解开来,恍若欢乐的海洋。

雪顿节的舌尖记忆,必然是关于酸奶的。这个季节,田野山林水草丰茂,奶牛长膘,奶水也丰富了。白生生、甜丝丝的酸奶,端上了人们的餐桌,藏话称为“雪沙”,意思是“新酪”。西藏的酸奶极其浓醇,一定要拌着白糖吃,否则牙齿都会被“酸掉”,但那冰沁酸爽的滋味长久都在齿间回荡。

如今的雪顿节,神圣与世俗同在,传统与现代并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人民把现代文明因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核进行了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增添了唐卡展、传统民族服装展演、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拉萨-纳木错徒步大会、拉萨雪顿节名优商品交易会以及“线上雪顿”新媒体宣传推介活动等活动。尽管如此,延续了几百年的节日传统滋味丝毫没有减损。

一个没有文化的节日是悲哀的,一个不懂在文化里寻找节日本真的民族是悲哀的;反过来,一个充满浓浓文化色彩的节日是丰满的,一个用文化来精心装点节日的民族是值得尊重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是一代代人之间的精神纽带。每年,全国各族人民都会度过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如何在过节的同时品出节日滋味?需要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给养,并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体验那份仪式感。

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标签:西藏 文化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