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数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冬虫夏草生长在3500-5000米的青藏高原高寒条件下,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展和自然气候的变迁,气温升高,加上干旱化等因素,促使雪线上抬,造成冬虫夏草生存区域正在逐渐缩小。然而,人类的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对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的威胁。

人类的掠夺式采挖,索取大大超过产出,使冬虫夏草的存活量日益减少。采挖尚未成熟的冬虫夏草,削弱了菌源,菌物感染寄主的机会减少,更加剧了冬虫夏草数量的下降。作为药材的冬虫夏草,要求僵虫和子座肥大、质地坚实。但冬虫夏草主要通过子囊孢子来传播扩散,当子囊孢子发育成熟时,地下的僵虫已经腐烂,子座空心,失去了药用价值。为了在冬虫夏草功效最佳的时候采挖,采集的时期就必须在子囊抱子发育成熟之前,但这样就必然减少冬虫夏草传播以及寄主昆虫的染菌机会。冬虫夏草价格昂贵,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乱挖滥采,不仅破坏了冬虫夏草的生境,而且采收生理尚未成熟的菌休,使其难以繁衍后代,个体数量自然急剧下降。

为了挖得可能有的冬虫夏草,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人们不仅在已知的产地进行轮番的"大海捞针"式寻找,并向一些荒无人烟或鲜为人知的产地进发。天然冬虫夏草的过度采挖已经导致产地的面积缩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下降,而且对那些本来就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产量极为低下的地区也不再放过,这将使得冬虫夏草毫无藏隅之地。

冬虫夏草的主产区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25年前,冬虫夏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高达20-46条;而目前,大部分以前的密集分布区冬虫夏草种群已经灭绝,其他分布的最密集区每平方也仅1-5条。全国的冬虫夏草产量仅是25年前的2%-3.5%左右,而且还有急剧下降的趋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统购统售的机制不再发挥作用,收购数量不能反映实际产量,但总体趋势的走向已十分明确。目前虽然有关部门已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但对虫草的采挖并没有得到规范,其使用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标签:冬虫夏草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