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至80年代上海的西红花引种和药理研究

一、引种

西红花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用量较大。国外多用于芳香药、食用色素、化妆品前颜料等方面,国际贸易量年达30~50吨。1965年,中国药材公司从西德引进一批西红花球茎,在上海、杭州、青岛、南京、四川等露地栽培试种。因球茎退化,引种未成。1979年上海药材公司从日本引进球茎0.5吨,采用日本露地培育球茎,室内培养花的技术,在上海县马桥乡试种成功。1980年继续从日本引进球茎试种2亩,当年收西红花1.674公斤,第二年球茎增殖80%,球茎复壮成功。1981~1983年,分3批从日本引进球茎36吨,先后共耗资16.4万美元。与此同时,研究栽培技术,扩大了商品生产规模。西红花生产重点分布在上海、宝山、崇明县,南汇、金山县也有少量栽培,播种面积为190公顷,累计产西红花4300公斤,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除供应国内药用外,1987年开始出口,结束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11年来共节省外汇380多万美元。

二、有效成份与药理研究

1984年以来,上海药材公司黄虹等先后对西红花各种部位进行分析研究,从西红花花被的甲醇提取液中分到5个黄酮醇类物——山奈素,紫云黄甙,槲皮素-3-对香豆酰葡萄糖甙,山奈素-3-葡萄糖-6-2酰葡萄糖甙和山奈素-3-葡萄糖-葡萄糖甙(该新化合物药理试验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其水溶性多糖部位,药理试验有促进免疫作用)。它的花粉经甲醇硅胶分离得到两个新甙,即番红花新苷甲和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西红花甲醇提取液的吸收度,上海产西红花比进口西红花吸收度增加6.4~12.4倍,质量指标优于进口产品,灰分测定低于我国卫生部规定的7.5%。

1985年,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对上海产西红花和进口西红花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检测。二者DDE、DDT、DDD及有机磷均未能检出。六六六2γB8四种异构体总计:进口品0.087毫克/公斤,上海产0.081毫克/公斤,远低于国家标准。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理教研室将二者作了对比试验,结果上海产的西红花对动物子宫收缩作用较进口西红花强2.6倍。

1988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西红花研究组,对非药用部位即雄蕊、花瓣、球茎进行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西红花花药和柱头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球茎的醇提取液和总皂甙具有显著的诱发血小板聚集作用;球茎总皂甙对小鼠有明显的止血作用;雄蕊多糖在一定浓度时有显著的免疫活性增强作用;花药和球茎的毒性试验:被试大鼠生长良好,活动正常,血象正常,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影响;球茎总皂甙对7种常见菌种未显示抑菌作用。


标签:西红花 引种 上海 研究 药理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