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电影

“伊朗的电影质朴但有力量,简单但不简陋。”这是对伊朗电影的准确评价。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年青人看伊朗电影也成为“小资”的一个生活标志,那时节,“小资”还不是一句骂人的话。“小资”爱看伊朗电影,估计是说电影能激发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一切都是缘于伊朗电影的质朴。

伊朗电影

伊朗电影最早出现在伊朗是在20世纪初,伊朗本土电影的制作开始于1925年。半个世纪之后,伴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大众娱乐文化的兴起,伊朗本土电影工业也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渐进式地发展起来。但因受题材狭窄和本土语言的限制,以及缺少可供外销的明星和电影类型,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伊朗电影一向处于弱势地位而默默无闻。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新电影曾出现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出现在革命前的20世纪70年代,以达鲁什•默赫朱为代表,开拓了伊朗乡土写实电影的先河。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引领风潮的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他继承前辈的乡土写实风格,放弃诠释宗教或道德戒律为题旨的“伊斯兰电影”模式,采取一种温和的疏离政治的叙述方法,把镜头对准儿童的纯真世界,透过孩子的形象来折射人类的良心和社会的苦难,并最终将伊朗电影推上国际影坛。与阿巴斯同时的另一位重量级的导演是穆森•马克马巴夫。   

进入20世纪90年代,面对全球化市场的挑战,伊朗的文化政策进一步开放,伊朗电影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期,涌现出一批富于创新锐气的青年导演和女性导演,使伊朗电影在触及现实的深度以及电影美学的多元化探索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和其他很多电影相比,伊朗电影的确简单,甚至简单到了家常的地步,镜头里的画面很像是在再现生活场景,所以也有人评价伊朗电影是“最像记录片的电影”。很多伊朗电影说的都是生活琐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大场面,但这并不削减伊朗电影的魅力。,

从镜头语言上来说,伊朗电影更是质朴,常常是一个长镜头下来,完成一段叙事,从理论上说,镜头的丰富应该是电影成熟的标志之一,但还是那句老话,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否则再花哨的形式也难以掩饰内容的贫乏,就好比给一个饥饿的人饼干,虽能应对一时的急需,但终归是毫无营养可言。伊朗导演明白这个道理,因为讲的都是身边琐事,所以实在不需要用复杂的镜头故弄玄虚。

15部著名的伊朗电影佳作:

1、《生命的圆圈》(七女性)/Dayereh;Circle,The(伊朗/意大利2000)第五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

2、《醉马时刻》/Zamani Baraye Masti Asbha(法国,伊朗 2000)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3、《黑板》/Takhte Siah(伊朗,意大利,日本 2000)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4、《天堂的颜色》/Color of Paradise,The;Rang-e khoda(伊朗1999)

5、《苹果》 / Apple, The;Pomme, La;Sib(伊朗,法国 1998)

6、《谁能带我回家》/Ayneh;Mirror, The(伊朗 1997) 

7、《小鞋子》(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 The;Bacheha-Ye aseman(伊朗1997)

8、《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A(伊朗 1997)第五十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9、《编织爱情的姑娘》/Gabbeh(法国,伊朗 1996)第九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10、《白气球》/White Balloon, the(伊朗 1995)第八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

11、《橄榄树下的情人》(伊朗 1994)

12、《手足情深》/Baduk(伊朗1992)

13、《何处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伊朗 1987)

14、《石头花园》/ Baghe sangui(伊朗 1976)第二十六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

15、 《静谧的生活》/Still Life(伊朗 1974)第二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

(摘编自《李雪琴.童心园》)(编辑:刘然)







标签:伊朗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